
新闻动态
连续十年压缩机叶片产量占全球六成的贵阳西南工具(集团)有限公司
【概要描述】
- 发布时间:2013-03-25 00:00
在全球7000万只空调压缩机叶片中,有4000多万只是“贵阳造”。更为可喜的是,贵阳企业已连续十年占据全球最大空调压缩机叶片供应商宝座。
创造这一奇迹的企业位于经开区,名叫贵州西南工具(集团)有限公司。其前身是位于清镇市的西南工具总厂,上世纪90年代初期搬迁到经开区。由于是贷款搬迁,每年要偿还2000多万元的债务。2002年,企业不堪重负宣布破产。翌年3月,利用破产后的西南工具总厂有效资产,贵州西南工具(集团)有限公司正式起航。
这一年,“轻装上阵”的西南工具瞄准了空调压缩机叶片这一市场。技术独特,加之价格比当时日韩进口的叶片便宜近7倍,且质量符合国际标准,西南工具生产的空调压缩机叶片在国内市场逐渐取代了来自日韩的进口产品,并出口到欧美。如今,西南工具已成为世界500强企业美国艾默生电气、日本松下·万宝、韩国三星、LG电子以及南京奥特佳冷机、广州万宝冷机等的供应商,占据着全球60%的市场份额,年销售收入达到3亿元以上。
目前,西南工具正全力谋划向汽车空调、空气能热水器等领域进军,让压缩机叶片产品配套更加多元化。
拽住小叶片,闯出大名堂
——西南工具集团连续十年稳居行业“龙头老大”的背后
2002年,它宣布破产;次年,它“轻装上阵”,进军空调压缩机叶片市场。拽住这个小“叶片”,它闯出了大“名堂”,已连续十年稳居全球空调压缩机叶片“龙头老大”的位置。
它的名字叫贵州西南工具(集团)有限公司。谈及10年的“霸主地位”,西南工具党委副书记孙廷辉说,对质量、技术的不懈追求,由此带来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是公司成功的“秘诀”。
由于历史负债过重,2002年,西南工具总厂宣布破产。翌年3月,利用破产后的西南工具总厂有效资产,贵州西南工具(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组建。
经历过破产波折的西工人“冷静了很多”。他们仔细审视企业,明确企业的优劣势。西工人发现,破产重组后,企业铣刀、机床配件等制造技术还在,而这一制造技术能把一个个硬币大小的零件,做到“千分之五以内”的误差,“这在同行企业中是无法企及的。”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闯出一片天地,西工人信誓旦旦。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此时,全球空调产业链开始向中国转移,国内外的空调压缩机企业都希望能就地实现配套,降低生产成本。“当时空调压缩机叶片完全靠进口,而这一小片零件的进口价居然是35块钱,太贵了!我们咋不自己生产呢……”急于开拓新市场的西南工具与急于降低成本的空调压缩机企业一拍即合。
“我们利用原有平面零件加工技术根基,很快就成功实现了空调压缩机叶片的国产化。由于质量过硬,价格便宜几倍,国外空调压缩机制造商不断向我们发出订单,迅速取代了日韩进口产品,还出口到国外。”孙廷辉回忆道。
破产企业“重获新生”
面对初期的成功,经历过破产重组岁月的西工人,并未沾沾自喜。他们知道,这一切来之不易,要保住这一切更不容易,“要通过严格按照国际标准要求,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研发新技术,尽可能地降低成本,增加企业竞争力。”
孙廷辉说,几年前,西南工具成立专门公司,进行真空热处理和气体软氮化研究,在实现产品转型升级中,从工艺层面降低成本,提升叶片使用寿命和硬度。就在去年,公司又突破了使用新材料不锈钢生产压缩机叶片的技术。孙廷辉说:“高速钢每吨的价格是70000元,现在用每吨8000万元的不锈钢替代,不仅原材料成本降低了近10倍,而且加工后废品率还可控制在3%以内。”
如今,西南工具已是世界500强企业美国艾默生电气、日本松下·万宝、韩国三星、LG电子以及南京奥特佳冷机、广州万宝冷机、华润三洋等的供应商,占据着全球60%的市场份额;年产4000多万只空调压缩机叶片,年销售收入达到3亿元以上。
不懈追求终成“行业霸主”
技术优势助力“开疆扩土”
在坚守空调压缩机叶片这座“城堡”的同时,西南工具也手握技术“利剑”,寻求开疆扩土。
汽车转向助力泵每组需要8至10只叶片,现在全世界每年生产约50亿只泵,做好这一产品,足以再造一个叶片产业。而刚刚兴起的空气能热水器压缩机,节能环保乃是大势所趋,市场领域十分广阔。西工这次又盯上了一块诱人的大蛋糕。
“汽车这项产品已经做了几年,大概每年有上亿元销售收入。但汽车转力泵叶片使用量大,运转时不断摩擦,对叶片硬度质量和使用成本要求极高,所以,我们正在加快不锈钢软氮化叶片的规模生产。”孙廷辉说。
“今年年初,我们购买了4台韩国进口的自动化磨床,每天一台2个人就可产叶片15000只,相当于以往14个人7台机床工作量,现在准备年内再上2台。”西南工具叶片实验部副总经理徐锋说,目前,整个部门现在有500人,光检测工人就有100名,公司正在研发叶片分组检测和自动化清洗设备,通过数控化减轻人力成本。